送吕佥宪之福建

· 杨荣
七闽南去路漫漫,又喜承恩戴豸冠。 骢马去时逢雪霁,绣衣行处带霜寒。 遥知揽辔澄清易,惟惜临岐话别难。 翘首云霄雕鹗劲,草中狐兔岂能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七闽:指福建,古代福建有七个闽地,故称七闽。
  •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 承恩:受到皇帝的恩宠。
  • 戴豸冠:指戴上官帽,豸冠是古代官员的帽子。
  • 骢马:青白色的马,常用来指代官员的坐骑。
  • 雪霁:雪后天气放晴。
  • 绣衣:指官服。
  • 揽辔:握住马缰绳,指治理地方。
  • 临岐:在岔路口,指分别的地方。
  • 雕鹗:猛禽,比喻英勇的人。
  • 狐兔:比喻小人或不法之徒。

翻译

福建南去的路途遥远,又欣喜地受到皇帝的恩宠,戴上了官帽。 骑着青白色的马离去时,正逢雪后放晴,穿着官服行走,带着霜寒。 遥想你握住马缰绳,治理地方应该容易,只是可惜在分别的路口,话别难舍。 抬头望向云霄,英勇如猛禽,草中的小人怎能安心。

赏析

这首诗是杨荣送别吕佥宪前往福建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愿和对分别的不舍。诗中通过“七闽”、“漫漫”等词语描绘了福建的遥远和路途的艰辛,而“承恩”、“戴豸冠”则体现了友人受到的荣耀和责任。后两句以“雕鹗劲”自喻,表达了自己英勇不凡的志向,同时以“狐兔”暗指不法之徒,暗示友人此行将能扫清障碍,安定一方。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杨荣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