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西岸晚步

· 郑潜
舟泊双江渡,行过西岸村。 攀梅憎竹刺,藉草爱榕根。 白石流波滑,青山野烧痕。 家家椎髻女,汲水到黄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曲江:地名,位于今广东省韶关市。
  • 憎竹刺:讨厌竹子上的刺。
  • 藉草:依靠在草上。
  • 榕根:榕树的根部。
  • 白石流波滑:白色的石头在波光中显得光滑。
  • 野烧痕:野火留下的痕迹。
  • 椎髻女:梳着椎形发髻的女子。
  • 汲水:取水。

翻译

我乘舟停泊在双江渡口,漫步走过西岸的村庄。 攀折梅花时,讨厌竹子上的刺,依靠在草地上,喜爱榕树的根部。 白色的石头在波光中显得光滑,青山上留有野火燃烧的痕迹。 家家户户的女子梳着椎形发髻,她们取水直到黄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曲江西岸的傍晚漫步所见。通过“攀梅憎竹刺,藉草爱榕根”等句,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诗中“白石流波滑,青山野烧痕”以对比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多样性。结尾的“家家椎髻女,汲水到黄昏”则描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景,增添了诗作的生动性和真实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郑潜

元明间徽州歙县人,字彦昭。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