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榆关逢征兵使人作

闻道云中将,先秋戒铁衣。 虎符千里至,龙骑五营归。 夜月明雕戟,山风曳画旂。 谁怜瀚海外,杂虏驻金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榆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是古代通往东北的重要通道。
  • 征兵:征召士兵入伍。
  • 云中:古代地名,泛指边疆地区。
  • 铁衣:铠甲,这里指战士的装备。
  • 虎符: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通常为铜制,形似虎。
  • 龙骑:指精锐的骑兵部队。
  • 五营: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这里泛指多个营的军队。
  • 雕戟:装饰华丽的戟,古代兵器。
  • 画旂(qí):绘有图案的军旗。
  • 瀚海:古代对沙漠的称呼,这里泛指边远荒凉之地。
  • 杂虏: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蔑称。
  • 金微:古代地名,位于今蒙古国境内,这里指边疆地区。

翻译

听说云中地区的将领,在秋天来临之前就已经命令士兵穿上了铠甲。虎符从千里之外传来,精锐的骑兵部队从五个营地集结归来。夜晚的月光照亮了华丽的戟,山风中军旗飘扬。有谁会怜悯那些驻扎在边远荒凉之地,与杂居的少数民族为邻的士兵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气氛和士兵的艰苦生活。通过“闻道云中将,先秋戒铁衣”展现了将领的警惕和士兵的备战状态。诗中“虎符千里至,龙骑五营归”生动地描绘了军队的调动和集结,而“夜月明雕戟,山风曳画旂”则通过夜景的描绘,增添了战场的肃穆与壮美。结尾的“谁怜瀚海外,杂虏驻金微”则表达了对边疆士兵孤独与艰辛的同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边塞诗的特点。

冯惟讷

冯惟讷

明山东临朐人,字汝言,号少洲。冯惟敏弟。嘉靖十七年进士。由宜兴知县累擢江西左布政使,为政多便民。后以光禄卿致仕。有《风雅广逸》、《文献通考纂要》及诗集。 ► 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