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关和田文举宪幕留题

· 郑潜
庾岭行来见故关,居庸北去复南还。 年光荏苒宦游倦,旅况萧条诗句悭。 每忆楼船临海上,岂期绣斧出云间。 畏途何日氛埃净,归去林泉学驻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庾岭:即大庾岭,位于今江西省大余县南。
  • 居庸:即居庸关,位于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北。
  • 荏苒:时间渐渐过去。
  • 宦游:指在外做官或游历。
  • 旅况:旅途中的境况。
  • :少,这里指诗句不多。
  • 楼船:有楼的大船,古代多用于作战。
  • 绣斧:指高官的仪仗。
  • 氛埃: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
  • 驻颜:保持容颜不衰老。

翻译

行至大庾岭,我见到了故关,从居庸关北去又南返。 岁月匆匆,我已厌倦了在外做官的游历,旅途中的境况萧条,诗句也少。 每每回忆起在海上指挥楼船的情景,哪里想到会有高官的仪仗出现在云间。 面对这艰难的旅途,何时才能尘埃落定,纷扰平息? 我渴望归去,隐居林泉,学习保持容颜不老的方法。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疲惫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庾岭”、“居庸”等地的提及,勾勒出了作者漫长的旅途路线,而“宦游倦”、“旅况萧条”则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奔波生活的厌倦。后两句通过对“楼船”和“绣斧”的回忆与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过去辉煌与现今落寞的感慨。结尾的“归去林泉学驻颜”则是对平静生活的深切渴望,体现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郑潜

元明间徽州歙县人,字彦昭。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