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窝为苗修撰题

· 杨荣
昔闻读书泮池上,一室临池颇虚旷。 室边面面种梅花,惟爱寒香来纸帐。 有时雪后天复晴,皎皎夜月当轩楹。 梅花雪月共一色,室中湛若冰壶清。 欣然把书映雪读,雪光照书同秉烛。 况兹素月复流辉,四壁荧荧如削玉。 一从钱塘徙畿甸,擢科入侍金銮殿。 时看雪月宛犹昨,只有梅花苦难见。 当时此室名雪窝,别后相思魂梦多。 月华雪色谅依旧,南枝消息今如何。 已知襟怀尚清景,雪消月落空梅影。 有待枝头结实成,试作和羹为调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泮池:古代学宫前的水池,象征着学问的源泉。
  • 虚旷:空旷,开阔。
  • 纸帐:用纸或布做的帐子,常用于文人雅士的居室。
  • 轩楹:指窗户和柱子,这里代指房屋。
  • 湛若:清澈如。
  • 冰壶:比喻清澈透明。
  • 秉烛:手持蜡烛,这里比喻在雪光和月光下读书。
  • 削玉:形容光洁如玉。
  • 擢科:通过科举考试。
  • 金銮殿:皇帝的宝座所在,代指朝廷。
  • 调鼎:古代烹饪用语,比喻治理国家。

翻译

昔日听闻你在学宫的水池边读书,一间屋子临池而建,颇为空旷。屋子周围种满了梅花,你独爱那寒冬中的清香,它透过纸帐飘入室内。有时雪后初晴,皎洁的月光照在窗户和柱子上。梅花、雪和月光三者交相辉映,屋内清澈如冰壶一般。你欣然在雪光和月光下读书,雪光如同手持蜡烛,照亮了书本。何况还有那素净的月光增添光辉,四周墙壁光洁如削玉。自从你从钱塘迁至京城,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时常看到雪和月依旧如昨,只是难以再见那梅花。当时这间屋子名为雪窝,别后的相思之情常在梦中萦绕。月光和雪色想必依旧,南方的梅花消息现在如何?已知你心中仍留恋那清景,雪已消融,月已落,只剩下梅影。期待枝头结出果实,届时尝试调和羹汤,为国家治理献策。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读书人在雪后月夜中的清幽景象,通过梅花、雪和月光的交织,展现了读书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学问的执着。诗中“梅花雪月共一色,室中湛若冰壶清”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读书环境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纯净、宁静生活的深切怀念。后文通过对比昔日与现在的景物,抒发了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读书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理想的坚持。

杨荣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