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四月二十五日过西宫谒别韩治书公衡

· 郑潜
舆疾出城西,仰天发长啸。 山川莽回互,云物相炳耀。 薰风涤烦襟,旭日明远照。 人生独何为,薄俗畏讥诮。 昨日长男归,悲极还一笑。 连年遭乱离,辛苦遁边徼。 折肱指欲堕,忍死事忠孝。 三子在目前,宁论贤不肖。 苟遂骨肉欢,焉能羡华要。 道经神仙宫,霜威宿廊庙。 劲节高抗云,雄文远垂教。 再拜韩荆州,微公孰同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舆疾:乘坐车辆,这里指因病乘车。
  • 莽回互:形容山川广阔交错。
  • 炳耀:光辉灿烂。
  • 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 烦襟:烦闷的心情。
  • 旭日:初升的太阳。
  • 讥诮:讥讽嘲笑。
  • 遁边徼:逃到边远地区。
  • 折肱:比喻经历艰难困苦。
  • 忍死:忍受死亡的威胁。
  • 宁论:岂论,不论。
  • 华要:显要的职位或地位。
  • 霜威:严酷的威势。
  • 劲节:坚强的意志或高尚的节操。
  • 雄文:宏伟的文章。
  • 同调:志趣相投。

翻译

乘坐车辆离开城西,仰望天空发出长啸。山川广阔交错,云彩相互辉映。和暖的风洗涤烦闷的心情,初升的太阳照亮远方。人生为何如此,害怕世俗的讥讽嘲笑。昨天长子归来,悲伤至极却还能一笑。连年遭受战乱,辛苦逃到边远地区。经历艰难困苦,忍受死亡威胁,忠孝两全。三个儿子都在眼前,不论他们是否贤能。如果能满足骨肉的欢乐,又何必羡慕显要的地位。路过神仙宫,感受到严酷的威势。坚强的意志高耸入云,宏伟的文章远播教化。再次拜见韩荆州,如果没有您,谁能与我志趣相投。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因病离开城西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不满和对家庭情感的珍视。诗中,“舆疾出城西”一句,既表明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对家庭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他对亲情的重视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郑潜

元明间徽州歙县人,字彦昭。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