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鹤年丁先生宿东岩韵兼呈洪山海禅师

· 管讷
借榻东岩第几层,山中主者佛图澄。 浮荣过眼宁非梦,清苦前身本是僧。 斋罢云扃时听讲,诗成雪屋夜悬灯。 虎溪有约仍三笑,自愧为官老未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借榻:借宿。
  • 东岩:地名,此处指山中的岩洞或寺庙。
  • 佛图澄:人名,古代著名的佛教高僧。
  • 浮荣:虚浮的荣耀。
  • 过眼:从眼前经过,比喻时间的短暂。
  • 宁非:难道不是。
  • 清苦:清贫而刻苦。
  • 前身:前世。
  • 斋罢:斋戒结束后。
  • 云扃:云雾缭绕的山门。
  • 雪屋:雪中的屋子,形容环境清幽。
  • 虎溪:地名,指庐山虎溪,传说中慧远禅师与陶渊明、陆修静共话之地。
  • 三笑:指虎溪三笑,传说中的故事,象征着超脱世俗的友谊。
  • 自愧:自我感到惭愧。
  • 为官:做官。
  • 老未能:年老而未能实现。

翻译

借宿在东岩的第几层,山中的主人是佛图澄大师。 虚浮的荣耀过眼云烟,难道不像一场梦吗? 清贫而刻苦的生活,前世我本就是一名僧人。 斋戒结束后,我时常在云雾缭绕的山门听讲, 诗作完成后,雪中的屋子里夜晚悬挂着灯火。 虎溪之约,我们三笑而过, 我自愧年老,作为官员却未能实现这样的境界。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借宿山中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浮荣的淡漠和对清修生活的向往。诗中“浮荣过眼宁非梦”一句,深刻揭示了诗人对虚名浮利的超然态度。后文提及“虎溪三笑”,则是对理想中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友情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宁静追求。

管讷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时敏。少即能诗。洪武中征拜楚王府纪善,迁左长史,事王二十余年,以忠谨闻。年七十余致仕,楚王请留居武昌,禄养终身。有《蚓窍集》。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