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和诗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生涯:指生活。
- 聊:姑且。
- 占:占据,这里可理解为选择。
- 水中洲:水中小块陆地。
- 岂即:难道就。
- 乘桴(fú):乘坐竹木小筏。桴,小筏子。
- 逐圣丘:追随孔子(圣丘代指孔子,孔子名丘 )。
- 凫(fú):野鸭。
- 雁集:大雁聚集。
- 茅靡(mǐ):茅草随风倒伏,比喻柔顺、随波逐流。靡,倒下。
- 波流:像水流一样随波逐流。
- 杞梓(qǐ zǐ):杞和梓是两种优质木材,常比喻优秀人才。
- 伐:砍伐,这里有被任用、被选拔的意思。
- 菰(gū)蒲:菰和蒲,都是水草,指低贱、无用之物。
- 乘兴:趁着兴致。
- 吾庐:我的房屋,这里指自己居住的地方。
- 脩竹:修长的竹子,脩通“修”。
- 延:邀请。
- 驺(zōu):古代贵族的骑马侍从,这里代指客人。
翻译
生活姑且选在那水中的小洲,难道就要乘坐木筏追随孔子远游。 身体如野鸭飞起又似大雁聚集般自由,内心能像茅草随风倒伏也似随波逐流。 向来优秀如杞梓般的人才总是先被任用,谁说像菰蒲那样无用之物能够长久停留。 趁着兴致我知道对自己居住之地不会厌倦,所以移栽修长的竹子想要邀请客人来游。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复杂的心境与思考。开篇表明自己选择在水中洲的生活态度,并非急于追随圣人的步伐,体现出一种淡定与从容。中间两联,通过“身与凫飞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生活中的自在以及心态上的随遇而安;“杞梓先伐”与“菰蒲难留”形成对比,以物喻人,感慨优秀人才往往被先任用,感慨自身人生境遇,是对现实的一种隐晦表达。尾联“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脩竹拟延驺”由对生活、人才的思考转到自身生活情节上,移栽竹子准备迎接宾客,表现出诗人希望与友人相聚、享受生活乐趣的心境,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与情趣。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含蓄婉转又丰富,语言简洁却意象鲜明 ,体现了王安石诗歌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