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雁

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 柝随风敛阵,楼映月低弦。 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然。 壑危通细路,沟曲绕平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bó):停留,栖息。
  • (zhǔ):水中小块陆地。
  • (tuò):古代打更用的梆子。

翻译

大雁栖息在深深的水中小洲上,鸣叫着;晚霞在傍晚的河川中缓缓落下。 打更的梆子声随着风声而有节奏地响起,楼阁在月光的映照下,像是低垂的弓弦。 广阔的汀洲上帆船缓缓转动,幽静的岸边灯火悄然燃起。 山谷险峻之处有狭窄的小路相通,沟渠弯曲环绕着平坦的农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傍晚景象。诗中通过“泊雁”“深渚”“晚川”“柝”“楼”“汀帆”“岸火”“壑”“沟”“田”等一系列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诗的前两句,以雁鸣和落霞开篇,展现了大自然的动态之美。中间四句,通过柝声、楼影、帆船和岸火,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最后两句则描绘了山谷和沟渠的景象,体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热爱之情。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