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冲卿二首

平生身事略相同,三岁连墙左厩中。 更得谬恩分省舍,又将衰鬓作邻翁。 联翩久傍官槐绿,契阔今看楚蓼红。 不欲与君为远别,沙台吹帽约秋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平生身事略相同:一生的经历大致相似。
  • 三岁连墙左厩中:指从小一起长大,住得很近,可能在同一个马厩附近。
  • 谬恩分省舍:指得到朝廷的恩典,被分配到省府任职。
  • 衰鬓:指年老的头发,比喻岁月已逝。
  • 邻翁:邻居的老者。
  • 官槐绿:官署前的槐树,代指官场生涯。
  • 楚蓼红:楚地的红色蓼草,象征远方或离别。
  • 沙台: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指沙漠之地。
  • 吹帽:古人秋季登高时的一种习俗,此处可能暗示聚会或告别。

翻译

我们的生活经历大致相似,从小时候开始就住在隔壁的马棚旁边。如今,我有幸因朝廷的恩赐而分派到省府工作,却发现自己已年迈,像一位邻近的老者。在官场上度过了许多时光,看着周围的槐树由青转绿,如今又要面对离别,看到楚地的红色蓼草,心中感慨万分。我不想和你做长远的分离,秋天时我们在沙台约定,一起赏景,就像秋风中的登高吹帽。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友情与人生感慨的诗。诗人以回忆童年往事开篇,将自己与朋友的亲近关系生动描绘出来。随着岁月流转,他们各自走上仕途,诗人通过“谬恩”、“衰鬓”等词表达了对仕途变迁和自身衰老的感叹。诗中“官槐绿”与“楚蓼红”的对比,寓示了从官场到离别的转变,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谊的珍视。最后,诗人以“沙台吹帽约秋风”这一富有诗意的画面,既表达了对相聚的渴望,也流露出淡淡的离愁,展现了深厚的情谊。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