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曾子固

斗粟犹惭报礼轻,敢嗟吾道独难行。 脱身负米将求志,戮力乘田岂为名。 高论几为衰俗废,壮怀难值故人倾。 荒城回首山川隔,更觉秋风白发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斗粟:一斗粟米。斗,dǒu。
  • 敢嗟:怎敢叹息。嗟,jiē,叹息。
  • 吾道:我的主张、学说、思想等。
  • 负米:典故名,谓外出求取俸禄钱财等以孝养父母。
  • 乘田:春秋时鲁国设置的负责畜牧的小吏。
  • 高论:见解高明的言论。
  • 衰俗:衰败的世俗。
  • 壮怀:豪壮的胸怀。
  •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曾子固。

翻译

一斗粟米仍觉得报答的礼物太轻,怎敢叹息我的主张独自难以推行。脱身外出求俸禄来实现志向,努力去做乘田小吏岂是为了名声。高明的言论几乎被衰败的世俗废弃,豪壮的情怀难以遇到故人能理解倾诉。回望那荒凉的城市和阻隔的山川,更觉得秋风中白头发又增添了许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朋友曾子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他先感慨自己所奉献的不够多,自己的主张难以实施。接着表明追求志向和做些小官职并非是为求名。他感叹自己的真知灼见不被世俗所容,而内心的豪情壮志只有在故人面前才得以倾诉。最后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写以及秋风中白发渐生的感叹,突出了一种时过境迁、孤独与无奈的心境。全诗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王安石对人生、理想和友情的深刻思考。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