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觉原之天台
煌煌西方教,神化敷四海。
自从永平来,东渐已千载。
玄风被遐邈,佛日垂光彩。
法运虽中微,亢龙终靡悔。
岂惟其数然,无乃彼相罪。
诸公极扶持,戮力净氛霭。
百足信不僵,浡兴如有待。
维君富才艺,嗜道甚饥馁。
感激赴前途,力行知非殆。
丹邱郁峨峨,白石何磊磊。
山川亦良是,塔庙今犹在。
世道若翻覆,主维藉玄宰。
欲树大法幢,当著忍辱铠。
吾教得琏嵩,禅林有元凯。
君名日已起,我发行当改。
安得赴远游,相从拾兰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煌煌(huáng huáng):光辉明亮的样子。
- 敷(fū):传遍。
- 永平:汉明帝年号,汉明帝时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渐(jiān):流入,传入。
- 遐邈(xiá miǎo):遥远。
- 佛日:佛法如日,普照众生。
- 中微:中途衰落。
- 亢龙:出自《周易》,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这里指佛教虽有衰落,但最终不会后悔。
- 戮力(lù lì):协力,尽力。
- 氛霭(fēn ǎi):雾气,这里指不好的气氛。
- 百足:多足虫,这里比喻佛教势力。
- 浡兴(bó xīng):兴起。
- 丹邱: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天台。
- 峨峨(é é):高耸的样子。
- 磊磊(lěi lěi):众多石头累积的样子。
- 维:语助词,无实义。
- 玄宰:主宰。
- 大法幢(dà fǎ chuáng):佛教的旗帜,比喻宣扬佛法。
- 兰茝(lán chǎi):香草名,这里比喻美好的品德。
翻译
那光辉明亮的西方宗教,其神明教化传遍了四海。自从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中国,向东渐渐流传已历经千载。 佛教的玄风传播到遥远的地方,佛法如日般闪耀着光彩。佛法的运势虽然中途有所衰落,但如同居高位的人不骄不躁终不会后悔。这难道只是天数如此吗,或许也有其他原因。 各位极力扶持佛教,齐心协力净化不好的氛围。佛教就像百足之虫不会僵死,蓬勃兴起似乎有所期待。 而您富有才学技艺,对佛道的追求如饥似渴。怀着感激之情奔赴前行的道路,努力践行就知道不会有危险。 天台山峰峦高耸,山石众多堆积。那里的山川确实美好,塔庙如今依然存在。 世道如果发生变化,主宰要依靠神明。想要树立宣扬佛法的大旗,应当穿着忍辱的铠甲。 我们的教派有琏嵩这样的人,禅林中也有像他们这样的杰出人才。您的名声日益兴起,我的修行也应当有所改变。 怎能不赶赴远方游历,与您一同去拾取美好的品德呢。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释妙声送心觉原去天台时所作,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和对心觉原的期望。诗中先叙述了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以及其影响力,强调了佛教虽有兴衰,但仍有其价值和生命力。接着赞扬了心觉原对佛道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前行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表达了对世道的看法,认为佛教在世间的发展需要面对各种挑战,但只要坚定信念,努力弘扬佛法,就能克服困难。诗中还提到了天台的美景和佛教的重要地位,鼓励心觉原在天台继续修行,树立佛法的大旗。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与心觉原一同追求美好品德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对佛教的虔诚,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