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大吕与黄钟,莫厌巴歌调不同。 雪后木人深话月,墓前石马乱嘶风。 声从隔壁钗环坠,听到无弦山水空。 音响不来吾不往,十方击鼓自蓬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吕:古代乐律名,为六吕之一。
  • 黄钟:古代乐律名,为六律之一。
  • 巴歌:古代巴渝地区的民歌,后泛指粗俗的民间歌曲。这里可能指不同于高雅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
  • 木人:这里可能指木雕的人像。
  • 钗环:妇女的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读音:钗(chāi)环(huán)

翻译

曾听说过像大吕和黄钟这样的音律,但不要厌烦巴歌,虽然它的曲调有所不同。雪停之后,木雕人像在深沉地谈论着月亮,墓前的石马在乱风中嘶鸣。声音从隔壁传来,像钗环坠落的声响,听到没有琴弦的山水之声,感到一片空寂。如果没有声音传来,我也不会前去,十方之地击鼓之声却自行蓬勃响起。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一种神秘而独特的氛围。诗中通过对各种声音和景象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空灵、虚幻的意境。首联提到大吕、黄钟以及巴歌,表达了对不同音律和风格的包容态度。颔联中雪后的木人谈月和墓前石马嘶风,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颈联里隔壁钗环坠地的声音和无弦山水的空寂之声,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空灵的感觉。尾联则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十方击鼓自蓬蓬,似乎暗示着某种内在的力量或生机在自行涌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释函可

函可(一六一一—一六五九),字祖心。博罗人。俗姓韩,名宗騋,字犹龙。明礼部尚书韩日缵长子。少为诸生,才气高迈,声名倾动一时。惟绝意仕进,以声色犬马自娱。明思宗崇祯十二年(一六三六)落发为僧,成为道独和尚之法嗣,与师兄函是(字天然)齐名。曾充罗浮山华首台都寺,又在广州创不是庵静修。甲申之变,悲恸形于辞色。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以请藏入金陵,值国再变,纪为私史。顺治四年,以“私携逆书”为清江宁守将所拘,旋械送北京。部审免死,流放辽阳。先在沈阳南塔(广济寺)开法,又于普济等七大寺说法,被大关以东奉为洞宗鼻祖,声名洋溢于朝鲜、日本。又与辽阳流寓者结冰天吟社,为诗文之交。家人均抗节死,故自号千山剩人。明桂王永历十三年圆寂。著有《千山诗集》二十卷(补遗一卷)传世。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附录《方外》有传。 ► 1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