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茅茨(máo cí):用茅草盖的屋。
- 瀛海:大海。
- 执鬯(zhí chàng):古代祭祀时负责献酒的人,这里借指君主。
- 恧(nǜ):惭愧。
翻译
在山下时风吹动着衣服,到了山上风大得能把树木吹倒。 茅草盖的屋子哪里能够保住,大海都担心会波涛翻覆。 心中永远挂念着那主宰天下的人,想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不禁心生惭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上下不同的风力以及对茅屋和大海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忧虑和对君主的挂念,同时也流露出自己面对这种情况时的无奈和惭愧之情。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山下风与山上风的对比,茅茨的脆弱与瀛海的波涛形成对比,突出了形势的严峻。整首诗意境深沉,富有感染力,展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
朱熹的其他作品
- 《 困学二首 》 —— [ 宋 ] 朱熹
- 《 昨以诗徵亡碑于四十一丈既蒙酬和而诸兄亦继作焉联为巨编藏之巾笥虽所亡古刻不可复得而此之所获则已多矣顾其中犹有不能释然者因念吾子厚隶法妙古人当为我大书伟辞于壁庶以焜耀区区之望彼死鬼之陈迹其存亡盖不足为重轻也次韵见意云 》 —— [ 宋 ] 朱熹
- 《 昨夕不知有雪而晨起四望远峰皆已变色再用元韵作两绝句 》 —— [ 宋 ] 朱熹
- 《 武夷精舍杂咏止宿寮 》 —— [ 宋 ] 朱熹
- 《 昨夕不知有雪而晨起四望远峰皆已变色再用元韵作两绝句 》 —— [ 宋 ] 朱熹
- 《 训蒙绝句唤醒 》 —— [ 宋 ] 朱熹
- 《 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五 》 —— [ 宋 ] 朱熹
- 《 云谷二十六咏 其七 云庄 》 —— [ 宋 ]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