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水仙花

· 朱熹
隆冬凋百卉,江梅厉孤芳。 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 纷敷翠羽帔,温靘白玉相。 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 弱植愧兰荪,高操摧冰霜。 湘君谢遗楪,汉水羞捐珰。 嗟彼世俗人,欲火焚衷肠。 徒知慕佳冶,讵识怀贞刚。 凄凉柏舟誓,恻怆终风章。 卓哉有遗烈,千载不可忘。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水仙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百卉:各种花卉。 :这里有独自展现、张扬之意 。 蓬艾:蓬草和艾草,泛指杂草。 纷敷: 铺展,散布。 翠羽帔(pèi):用翠鸟羽毛做的披肩,这里形容水仙叶子。 温靘(qìng):温和柔美。 黄冠:道士所戴的帽子,这里水仙的黄色花蕊如同黄冠。 弱植:指弱不禁风的植物,此处说水仙花柔弱。 兰荪:兰花和荪草,都是香草。 :这里有战胜、比过之意 。 湘君:传说中的湘水之神。 :比不上。 遗(wèi)楪:赠送玉佩。 捐珰:丢弃耳饰。 (jù)识:怎会识得。 衷肠:内心。 佳冶:美丽妖冶。 柏舟誓:出自《诗经·邶风·柏舟》,表达坚守贞节的誓言。 恻怆(cè chuàng):悲伤。 终风章:《诗经·邶风·终风》,有多种情感解读,此处关联忠贞不渝之意。 遗烈:前人留下来的功绩、品德等美好的东西。

翻译

深冬时节各种花卉都已凋零,江边的梅花独自散发着清幽的芳香。 怎么在杂草丛中,也能有这般如春风般清新的香气。 水仙花那翠绿的叶子如展开的翠鸟羽毛披肩,它温润柔美的模样恰似白玉一样。 那黄色的花蕊如同道士的黄冠,彰显着它的独立不凡,尽显水仙花淡雅的姿态。 这柔弱的水仙花虽比不上香草兰荪,但它高洁的操守能战胜那严寒冰霜。 湘水之神赠送玉佩的美好都比不上它,汉水女神丢弃耳饰的举动在它面前也自愧不如。 可叹那些世俗之人,欲望的火焰焚烧着他们的内心。 他们只知道爱慕那些华丽妖冶的事物,又怎能懂得水仙这心怀贞烈刚正的品质。 想起《柏舟》诗中坚守贞节的誓言那般凄凉,《终风》篇里的悲伤情感令人感怀。 水仙花有着如此卓然美好的品德遗泽,千年之后也不能将其遗忘。

赏析

这首诗咏赞水仙花。开篇以隆冬百卉凋零、江梅孤芳独立作衬,引出蓬艾之下水仙花独特的芬芳,突出其生长环境平凡却独具幽香的特质。诗中细致描写了水仙花的姿态,“纷敷翠羽帔,温靘白玉相”将叶子比作翠羽帔,花色喻为温润白玉,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其美丽与柔美。“黄冠表独立”则赋予水仙高洁独立的气质。诗人盛赞水仙花虽柔弱却有超越兰荪的高操,能抵御冰霜,连湘君赠物、汉水女神的举动都不及它。批判世俗人只知慕艳却不懂水仙贞刚之美。诗中引用《柏舟》《终风》典故,进一步升华主题,强调水仙与古代忠贞故事一样,那美好的品德遗泽值得千古铭记。全诗借物言志,托水仙抒发诗人对高洁品质与操守的尊崇和追求,同时批判世俗的浮躁与浅薄。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