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蹇劣(jiǎn liè)**:艰难困窘,处境不好。
- **旅况:旅途的状况、境遇。
-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翻译
望着天上的明月,想到家乡远在千里之外,思念着心中的亲人,眼前只有那一湾江水。自己应当安然面对这艰难困窘的处境,时常保持美好的面容神态。旅途的状况总是不尽如人意,简陋的家门也早早关上。每次遇到从北方来的客人,都赶忙上前询问,什么时候能够回到家乡。
赏析
这首诗围绕“望月”展开,开篇直抒胸臆,借明月寄托对千里外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望月家千里,怀人水一湾”短短两句,将时空的距离感与内心的情思相融合,画面感十足。诗人以平静的语气说要“安蹇劣”“有好容颜”,实际上曲折地表达出他面对不佳境遇的无奈与自我宽慰。“旅况不如意”直接表明旅途中的困苦,“衡门亦早关”描绘出一种孤独、清苦的生活状态。最后“每逢北来客,借问几时还”,将全诗对家乡的渴望之情推向高潮,通过向北方来客询问归期这一细节,细腻而真挚地呈现出归乡心切的情怀 ,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旅居异地的飘零之感与对家乡难以割舍的眷恋。整首诗情感质朴深沉,以自然平实的语言书写内心真实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沈光文
沈光文,郑克塽具表归降。旧识闽浙总督姚启圣允接返故籍,未几启圣「疽发背死」,事不果。康熙二十四年(1685)与季麒光等清廷在台官员,及部份明末遗老共结「东吟社」。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葬善化东保里。诗文著作丰富,世称「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流寓台湾三十馀年,历荷兰以迄郑氏三代之盛衰,极旅人之困,深刻反映传统文人飘流于末世与边陲的悲哀。 沈光文系台湾文学、文献史上著名之诗人,其诗文散见于方志,台湾诗文总集,以及笔记杂纂,如连横《台湾诗荟》、陈汉光《台湾诗录》。至于别集之辑录,则有宁波同乡月刊社刊行之《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以及龚显宗主编之《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兹以目前所见,最早收录沈光文诗作的清代方志艺文志为底本,并参校下列诸本:《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台湾诗录》、《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参考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台北:宁波同乡会,1977;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新营:台南县文化中心,1998。〗(江宝钗撰)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