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其二十九

结束花帽下妆楼,雕鞍别时每牵手。 怜郎愁绝还相劝,时日无多再聚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妆楼:指妇女的居室。
  • 雕鞍:刻饰花纹的马鞍,借指马。

翻译

从那花帽下的闺房走下来,分别的时候在那马鞍旁常常牵手。可怜情郎愁苦至极还互相劝慰,相聚的时日不多了要再次相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场景和情感。“结束花帽下妆楼”,展示出女子从闺阁中走出的画面,给人一种温婉柔美的感觉。“雕鞍别时每牵手”体现了离别时的不舍与眷恋,牵手的举动传递着深深的情意。而“怜郎愁绝还相劝”,表现出两人之间彼此的关爱和体贴,即使面临分别的愁苦,依然相互安慰。最后“时日无多再聚首”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和对时光匆匆的无奈,让人为他们的情感所触动。整首诗语言表达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浓厚而真挚的情感。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 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 ► 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