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午:传统干支纪年。
- 农髯:曾熙的号。
- 丈:对长辈的尊称。
- 偕老: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 浑忘:完全忘记。
- 绿云:比喻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
- 玳梁:即玳瑁梁,画梁的美称。
翻译
那花枝含着笑意的画依然还在,一起变老几乎忘记了岁月的奔流。红烛高高地燃烧着两人一同映照,乌黑的秀发低低覆盖着镜子又回温着往昔。新的妆容多次变换如同孤山的面貌,浅浅的笔画最终留下了美丽女子的神韵。珍惜那画梁上如香雪般的影子,来生一同认出旧日的巢痕。
赏析
这首诗是陈寅恪题在曾农髯所画红梅图上的。诗中描绘了画中的红梅以及一同入画的人物,表达了对画作中所体现的美好情感和永恒主题的感叹。首联描绘画依旧在,暗指情感的长久。颔联通过红烛和绿云的描述进一步烘托氛围。颈联写妆容的变化和遗留的神韵。尾联则表达了对这美好画面的珍惜以及对来生相认的期待,整个诗篇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通过对画作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回忆的追思。

陈寅恪
陈寅恪,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