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丁亥: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具体是哪一年需结合历史背景查考。
- 除夕:农历每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新旧交替之际。
- 杀人盈野:形容战场上死伤众多,遍地都是尸体。
- 挽天河:意指清洗战争的罪恶,犹如神话中的人物能引来天河洗涤。
- 洗甲兵:清洗兵器上的血迹,象征结束战争。
- 至德:唐肃宗的年号,这里代指唐朝的复兴力量。
- 收京:指收复长安(唐代京城)。
- 回纥马:回纥(后改名回鹘)是古代突厥族的一支,曾助唐收复长安。
- 宣和:北宋徽宗的年号,这里可能暗指金朝入侵。
- 浮海:指金朝南下渡海攻宋。
- 女真盟:女真是满族的先祖,此处指金宋之间的盟约。
- 连宵梦:连续的梦境,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忧虑。
- 衰废:衰败荒废。
- 饯岁觥:新年来临前的饮酒仪式,表达对过去的告别和对新年的期待。
- 五十八年:虚指长久的时间,可能是作者自指或寓意历史长河。
- 涕尽:眼泪流尽,形容极度悲伤。
- 升平:太平盛世。
翻译
遍地尸横,战争弥漫城野,无人能引来天河洗净杀戮的痕迹。唐朝复兴时,回纥军队曾帮助收复长安,而北宋末年,金朝又南下渡海与宋结盟。历史的兴衰起伏,如同连续的梦境,让我在衰败的现实中难以承受新岁的到来。回顾这五十八年的沧桑,我泪如雨下,只希望能活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
赏析
这首诗以除夕为背景,通过历史事件的对比,展现了战乱与和平的交替,以及诗人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陈寅恪以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战乱的残酷和恢复的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五十八年”可能寓言个人经历或者历史变迁,反映出诗人对漫长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时代气息。
陈寅恪
陈寅恪,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