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跳索:其戏两人转彩绳于砌下,便捷如飞,一人距跃于白光中。吴俗谓之跳百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街:指繁华的街道。
- 打叠:整理,收拾。
- 银篝:指银质的熏笼。
- 吴绫:古代吴地所产的一种有纹彩的丝织品。
- 作剧:开玩笑。
- 相思子:植物名,这里借指相思之情。
- 檀奴:后遂以“檀奴”为女子对心上人或夫君的昵称。
翻译
清凉的夜晚繁华的街道天空好似洗净一般。收拾整理好银质的熏笼,熏透了吴地所产的绫被。想要开玩笑消除愁绪用什么办法呢。用手扶住发鬓来稳定相思之情。 对着荡漾的红绳一会低一会起。在明亮的月光之中,如同那紊乱卷起的潇湘水。佳人偷偷地笑个不停。心上人在花阴里轻轻绊住。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浪漫而富有情趣的场景。词的上阕通过“金街天似洗”营造出一种清朗的氛围,“打叠银篝”“薰透吴绫被”展现出细致的生活场景,烘托了一种精致的氛围。“作剧消愁”体现了人物试图排遣情绪的举动,“鬓丝扶定相思子”则细腻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下阕进一步描写了在特定场景中的动态,如“对漾红绳低复起”,增添了活泼之感。“明月光中”的背景更增添了诗意。“匿笑佳人”“檀奴小绊”则生动地描绘了人物之间的互动与情趣,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情感的温度。整体上,词的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和温馨浪漫的情境。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 1702篇诗文
陈维崧的其他作品
- 《 同友人过野寺 》 —— [ 清 ] 陈维崧
- 《 南乡子 和放公春暮感旧原韵 》 —— [ 清 ] 陈维崧
- 《 永遇乐 东溪雨中修禊 》 —— [ 清 ] 陈维崧
- 《 贺新郎 见南苑阱熊而叹之同吴天石赋 》 —— [ 清 ] 陈维崧
- 《 朝中措 其六 客中杂忆十首 》 —— [ 清 ] 陈维崧
- 《 水调歌头 橄榄 》 —— [ 清 ] 陈维崧
- 《 念奴娇 被酒呈荔裳顾庵西樵三公并示豹人孝威梅岑舟次方邺希韩汝受散木诸子仍用原韵 》 —— [ 清 ] 陈维崧
- 《 贺新郎 不晤黄子艾庵十馀年矣,昨南耕自郡至,艾庵以溪南词一卷寄予,循览之次,追感旧游,兼怀邹董,怆焉填词,即用溪南词中韵 》 —— [ 清 ] 陈维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