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 李复
高松怀正气,挺特入空碧。 短棘无直枝,千钩未成尺。 松生倚云冈,棘散傍道侧。 道侧侵行人,牵衣去不得。 丝蔓乱附托,狐狸喜偃息。 美恶类相感,庸讵分知识。 秋风叶落时,碍眼如矛戟。 斤斧不得施,怅然空叹息。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挺特:挺立突出。
  • 空碧:指青天。
  • 短棘(jí):矮小的荆棘。
  • 千钩:形容力量大,这里夸张形容短棘虽经很大外力也长不直。
  • 云冈:云雾缭绕的山冈。
  • 庸讵(jù):怎么,哪里,表示反问。
  • 斤斧:斧头,古代砍伐树木的工具。

翻译

高大的松树心怀凛然正气,身姿挺拔直立,直插向那辽远的青天。矮小的荆棘没有一根挺直的枝条,就算有千钧之力施加于它也难以长到一尺。 松树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山冈,而荆棘则杂乱地散布在道路的一旁。道旁的荆棘常常会阻碍路人前行,它们的枝条牵扯着行人的衣裳,让人无法顺利离去。 荆棘枝上藤蔓丝丝混乱缠绕相互依附,正适合狐狸等野兽在这里安卧休息。世间美好与丑恶的事物常常相互感应,又怎么能仅以世人的常规认知来区分呢。 等到秋风起、树叶飘落的时候,杂乱的荆棘就像尖锐的矛戟一样,极为碍眼。但无奈这些荆棘难以用斧头砍伐清理,只能让人满心惆怅,徒然地发出声声叹息 。

赏析

这首《杂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高松和短棘分别象征美好与丑恶。高松心怀正气、挺拔入云,尽显高洁伟岸之姿;而短棘却是歪歪斜斜,不仅自身杂乱无章,还阻碍行人。通过这样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品格的褒扬和对丑恶现象的批判。

诗从松树与荆棘生长环境、姿态习性等方面描绘开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将抽象的社会现象和道德评判具象化。最后面对碍眼的荆棘却无法砍伐,诗人只能怅然叹息,含蓄地表达出诗人面对社会中丑恶现象难以根除的无奈之情 ,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李复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 459篇诗文

李复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