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华发:花白的头发。(“华”在这里读“huá”)
- 紫薇郎:唐代中书省曾改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中书侍郎为紫微侍郎,民间遂称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郎为紫薇郎。这里借指王嘉宾的官职。(“薇”读“wéi”)
- 帝乡:京城,这里指朝廷所在之地。
- 莼鲈:莼菜和鲈鱼。据《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后以“莼鲈之思”为思乡之典。
- 丘垄:坟墓。
- 海国:近海地域。
- 江皋:江边的高地。(“皋”读“gāo”)
- 鼓枻:划动船桨。(“枻”读“yì”)
- 沧浪:《沧浪歌》。《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人用沧浪指代归隐。
翻译
头发已花白的中书郎王嘉宾,挥鞭离开了京城。 莼菜和鲈鱼的新滋味十分鲜美,对故乡坟墓的思念也愈加悠长。 海边的国度连着秋日的气息,江边的高地带着傍晚的芬芳。 兴致来了就划动船桨,谁与我一同吟咏那《沧浪歌》,表达归隐之意呢。
赏析
这首诗是谢榛送别王中书嘉宾回海陵时所作。诗的首联描绘了王嘉宾离京的情景,“华发”暗示了他的年事已高,“鸣鞭下帝乡”则表现出他离京时的匆忙。颔联以“莼鲈之思”的典故,表达了王嘉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可能有归隐的想法,因为莼鲈之思也常被用来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颈联通过描写海边国度的秋气和江边高地的晚芳,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美好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感,他希望能有人与他一起吟咏《沧浪歌》,表达对归隐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