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立道都事光尘隐居卷

· 蓝智
刘侯天机深,磊落见高致。 夙慕李老聃,云师柳下惠。 大隐城市居,高斋静而閟。 蓬蒿翳环堵,松竹连苍翠。 清江达者流,古色垂篆隶。 载闻光尘训,足示和同义。 东方杂诙谐,梅福称隐吏。 出处俱逃名,俯仰聊玩世。 君今佐大藩,盘错当利器。 兵戈满东南,民力日凋敝。 郎官悲冗员,亦足展经济。 天子需贤良,苍生赖恩惠。 致身庙堂上,论列正治具。 慎勿混薰莸,终须别泾渭。 功成却归来,浊酒还共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刘侯:对刘立道的尊称。
  • 天机深:指心思深邃,富有智慧。
  • 磊落:形容胸怀坦白,行为光明正大。
  • 高致: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 夙慕:向来仰慕。
  • 李老聃(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
  • 云师:黄帝时的官名,此处可理解为效仿、学习。
  • 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以道德高尚著称。
  • 閟(bì):安静。
  • 蓬蒿翳环堵:蓬蒿遮蔽着四周的墙壁。蓬蒿,一种野草;翳,遮蔽;环堵,四周的墙壁。
  • 清江达者流:像清澈江水一样的通达之人。
  • 篆隶:篆书和隶书,这里指书法。
  • 光尘训:美好的教诲。
  • 和同义:和谐、仁义的道理。
  • 东方:指东方朔,西汉文学家,以诙谐幽默著称。
  • 梅福:西汉末年人,曾为南昌尉,后弃官隐居,多次上书言政。
  • 隐吏:隐居的官吏。
  • 盘错:指事情错综复杂。
  • 庙堂:朝廷。
  • 治具:治国的措施。
  • 薰莸(xūn yóu):香草和臭草,比喻善恶、贤愚。
  • 泾渭:泾水和渭水,泾水清,渭水浊,比喻是非分明。

翻译

刘立道先生心思深沉,胸怀坦荡,显露出高尚的情趣。他向来仰慕老子,学习柳下惠的品德。他在城市中隐居,居住的书斋高大安静且清幽。蓬蒿野草遮蔽着四周的墙壁,松树和竹子与周围的苍翠景色相连。他如同清澈江水般的通达,书法有着古朴的风格,垂范后人。曾听闻他美好的教诲,足以展示出和谐仁义的道理。东方朔诙谐幽默,梅福被称为隐居的官吏。出仕和隐居都是为了逃避名声,随遇而安,以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世事。您如今辅佐重要的地方藩镇,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应当成为解决问题的利器。东南地区战事频繁,百姓的力量日益衰弱。郎官为过多的闲散官员而悲哀,但也足以施展自己的经世济民之才。天子需要贤良之人,百姓依赖朝廷的恩惠。置身于朝廷之上,讨论并制定正确的治国措施。千万不要混淆善恶贤愚,终究要分清是非。功成之后归来,我们一同畅快地饮酒沉醉。

赏析

这首诗是对刘立道的赞美和对其寄予的期望。诗的开头描绘了刘立道的高尚品格和隐居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古代先贤的敬仰。接着提到刘立道虽隐居,但他的教诲和品德具有重要意义。诗中还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战争使得民力凋敝,而刘立道有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作者希望刘立道能够在朝廷中施展抱负,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同时也提醒他要明辨是非,保持清正廉洁。最后,作者期待刘立道功成归来,共享欢乐。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期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蓝智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蓝仁弟。元末与兄往武夷师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