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之祖世居鹅湖尝题其读书之室曰湖山清隐芳远既居武夷乃以所得况肩吾山水扇面请予赋诗为歌长句

· 蓝智
况侯昔居白云中,爱写纨扇生秋风。千岩万壑不盈尺,山桥草阁连青枫。 清溪漠漠春流急,苦竹丛深晚烟湿。更言鸡狗傍茅茨,似有豺狼在原隰。 度桥一老若忘机,欲行未行风满衣。杖藜恐是避世者,日暮似闻歌采薇。 山人望山归未得,画阁想像湖边宅。干戈澒洞十年馀,风雨松楸万山隔。 鹅湖山高湖水长,昔翁读书清隐堂。秋林伐木鹤鸣谷,春雨傍船鱼在梁。 人生万事浮云变,旅食他乡岁时倦。尚想前贤抱隐沦,始知处世甘贫贱。 茅斋西南武夷岑,云雾苍莽龙蛇深。致君尧舜苦无术,万里江湖劳寸心。 君不见商山之翁头似雪,一朝羽翼扶汉业。丈夫出处自有时,耕岩钓濑谁能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纨扇(wán shàn):细绢制成的团扇。
  • (hè):山谷。
  • 盈尺:满一尺,形容画面在有限的尺寸中展现出丰富的内容。
  • 茅茨(máo cí):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
  • (xí):低湿的地方。
  • 忘机:消除机巧之心,指甘于淡泊,与世无争。
  • 杖藜(zhàng lí):拄着藜杖。
  • 采薇: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后饿死。这里借指避世隐居。
  • 澒洞(hòng dòng):连绵不断的样子,这里指战乱持续。
  • 松楸(sōng qiū):松树与楸树,墓地多植,因以代称坟墓。
  • 旅食:客居异乡,靠寄食为生。
  • (cén):小而高的山。
  • 苍莽:形容景色迷茫。

翻译

况侯曾经居住在白云之中,喜爱描绘纨扇,扇上呈现出秋风之景。千岩万壑在这不足一尺的扇面上,山桥草阁与青青的枫树相连。 清澈的溪流无声流淌,春天的水流湍急,苦竹丛深,傍晚的烟雾湿润。更有说鸡狗在茅屋旁,似乎有豺狼在低湿的原野上。 走过桥的一位老人好像忘却了世俗机巧,想要前行却未行,风已灌满他的衣衫。拄着藜杖的人恐怕是避世之人,日暮时分似乎听到了他们歌唱《采薇》。 山人望着山却未能归去,只能在画阁中想象湖边的住宅。战乱已经持续了十多年,风雨中的墓地被万山阻隔。 鹅湖山高湖水长,往昔的老翁在清隐堂读书。秋天在林中伐木,仙鹤在山谷鸣叫,春雨中船儿旁鱼儿在梁上嬉戏。 人生的万事如同浮云般变幻无常,在他乡客居,岁月时令让人感到疲倦。才想到前代的贤者怀抱隐居之志,才明白处世甘愿贫贱。 茅斋位于西南的武夷山中,那里云雾迷茫,龙蛇深藏。想要辅佐君王成为尧舜那样的圣君却苦于没有办法,在万里江湖中徒有一颗忧国之心。 您没看到商山的老翁头发如白雪,一旦得到机遇,便能辅佐汉室成就大业。大丈夫的出仕和退隐自有其时机,在山岩垂钓的人谁能知晓呢。

赏析

这首诗以况肩吾的山水扇面为引,描绘了扇面上的山水景色以及其中蕴含的避世隐居之意,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事的忧虑。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如“千岩万壑不盈尺,山桥草阁连青枫”“清溪漠漠春流急,苦竹丛深晚烟湿”,展现出山水的美妙与宁静;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如“人生万事浮云变,旅食他乡岁时倦”,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疲惫和对世事无常的无奈。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古代的贤者和隐士,如伯夷、叔齐等,以及商山四皓,通过对他们的追思,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是一首富有思想内涵的佳作。

蓝智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蓝仁弟。元末与兄往武夷师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