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古道

扁舟来过弦歌地,耆旧犹传此渡名。 落日松楸含古色,西风禾黍八秋声。 兵戈百战山城在,礼乐千家野水横。 一笑牛刀谁更割,江湖双棹泪宵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弦歌地:指孔子弟子子游以弦歌教化民众之地,借指施行礼乐教化的地方。(“弦”读“xián”,“歌”意为歌唱)
  • 耆旧:年高望重的人。(“耆”读“qí”)
  • 松楸:松树与楸树,墓地多植,因以代称坟墓。
  • 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这里暗寓亡国之感。
  • 牛刀:出自《论语·阳货》“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小用。
  • 宵征:夜间出行。

翻译

我乘坐扁舟来到这曾是施行礼乐教化的地方,年高望重的人仍传颂着这个渡口的名字。 落日下的坟墓透着古朴的色调,西风吹过,田野中的禾黍发出秋天的声响。 经历了无数战争,山城依旧存在,礼乐之教曾在千家传颂,如今野外的水流却横陈着。 我这微薄之才如同牛刀,谁又会重用呢?在江湖中我带着两行泪,夜间乘船前行。

赏析

这首诗以景衬情,通过描绘弦歌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沧桑的感慨。首联点明地点,引出下文对该地的描写。颔联通过描写落日、松楸、西风、禾黍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古朴、苍凉的氛围,透露出历史的沧桑感。颈联将战争与礼乐相对比,突出了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衰落。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以及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谢与思

谢与思,字见齐,一字方壶。番禺人。明神宗万历八年(一五八〇)进士。官诸暨知县,寻调大田,为蜚语所中,贬秩。筑小楼于郊坰以隐居。卒年三十二。有《抱膝居存稿》。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八、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一有传。 ► 2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