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三首

· 蓝仁
抛却耕锄候县门,朝呼夕令竞纷纷。 久知画地皆为狱,漫道号天可扣阍。 入市于菟寻汛语,斗床觳觫倚真闻。 白头咄咄书空罢,惭愧庞公训子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县门:县衙的门。
  • 朝呼夕令:早晨呼喊,傍晚下令,形容政令频繁。
  • 画地皆为狱:形容地方上的法令严苛,百姓动辄得咎。
  • 号天可扣阍:hūn,宫门,此处借指朝廷):意思是向天呼号想叩开朝廷的大门申诉。
  • 于菟:tú,老虎的别称):这里指恶人。
  • 汛语:这里指传言、消息。
  • 斗床:一种小床。
  • 觳觫:hú;:sù):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
  • 咄咄书空:形容失意、激愤的样子。
  • 庞公:指庞德公,汉末襄阳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隐士,这里代指有智慧的长辈。

翻译

抛开耕种的锄头到县衙门口等候,早上呼喊傍晚下令,政令繁杂众多。早就知道这地方仿佛处处都是牢狱,不要说向天呼号就能叩开朝廷的大门申诉。进入集市仿佛老虎在寻找传言,睡在小床上因恐惧而发抖的情景好像真的能听到。头发白了,悲愤地用手在空中虚划着,写完后罢手,惭愧比不上庞德公对子孙的训导。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百姓在严苛的政令下艰难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同情。诗中“抛却耕锄候县门,朝呼夕令竞纷纷”写出了百姓为了应付频繁的政令而疲于奔命,无法安心耕种。“久知画地皆为狱,漫道号天可扣阍”则深刻地揭示了法令的严苛和百姓申诉无门的困境。“入市于菟寻汛语,斗床觳觫倚真闻”进一步描绘了百姓在集市上的恐惧和不安,以及在家中也不得安宁的情景。最后两句“白头咄咄书空罢,惭愧庞公训子孙”,诗人以自己的悲愤和无奈结尾,同时也表达了对有智慧的长辈教导子孙的羡慕和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惭愧。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悲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蓝仁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 526篇诗文

蓝仁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