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得陈夏木书

岂是盗名字小山,书来短发及秋删。 遐心匪卷流黄席,我面有如古玉颜。 七尺平分天地辱,五常不理剑冠顽。 佩瑱阿谷犹吾党,泽畔先询屈子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盗名字:窃取虚名。(“盗”读作“dào”)
  • :削除。
  • 遐心:放逸不羁之心。
  • 匪卷:不卷。
  • 流黄席:一种黄色的绢织的席。这里用以象征富贵。
  •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 剑冠:这里指佩剑的人和戴冠的人,代指权贵。
  • 佩瑱(tiàn):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饰。佩瑱指佩戴玉饰。
  • 阿谷:山谷之名。
  • 蕳(jiān):一种兰草。

翻译

哪里是窃取虚名像小山那样呢,收到你的书信,我这短发到秋天又该剪去了。我那放逸不羁的心不像卷起来的富贵流黄席,我的面容就像古老的美玉般质朴。七尺之躯平等地分担着天地间的屈辱,不讲仁义礼智信,那些佩剑戴冠的权贵们是如此顽固。佩戴玉饰身处阿谷的你仍是我的同道之人,在水泽边我先询问屈原那兰草。

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对友人的情感。首联通过对收到友人书信的描述,引出了对自身的思考。颔联中,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流黄席相对比,强调了自己的质朴和不羁。颈联则表达了对天地间不公和权贵的不满,体现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尾联中提到友人是自己的同道,又以屈原的兰草象征高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