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市声一东

徵兵岭剑急,竿木化鍪弧。 菅蒯生民尽,桑麻几处庐。 鱼绯赐侩市,肘印佩沽屠。 恤纬妇人事,平分与泽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徵(zhēng)兵:政府或军队征集人员去参加军事行动。
  • 竿木:古代艺人借以在其上表演各种技艺动作的长竿。
  • 鍪(móu)弧:古代战士戴的头盔和弓。
  • 菅(jiān)蒯(kuǎi):茅草之类,可编绳索。
  • 绯(fēi):红色,这里指红色的凭证。
  • 侩(kuài):以拉拢买卖,从中取利为职业的人。
  • 肘印:以肘作印记,这里指权贵作威作福的手段。
  • 沽(gū)屠:卖酒肉的人。
  • 恤纬(xù wěi):忧虑国事。

翻译

征兵的事在岭剑地区十分紧急,艺人的长竿变成了战士的头盔和弓。 茅草之类的东西被百姓用尽,桑麻之地只剩几处房屋。 红色的凭证赐予了市侩之人,卖酒肉的人身上有着权贵作威的印记。 忧虑国事是妇人所做之事,应平等地给予那些贫苦瘦弱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景象。诗中通过“徵兵岭剑急,竿木化鍪弧”表现了战争的紧迫和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变得困苦,资源匮乏,“菅蒯生民尽,桑麻几处庐”体现了这一点。“鱼绯赐侩市,肘印佩沽屠”则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黑暗,权势被滥用,利益分配不均。最后“恤纬妇人事,平分与泽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希望能有公平的待遇给予那些贫苦的人们。整首诗以深刻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批判意义。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