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林非斋师师与羊城争立督战三水赴汨罗之召八首

谁将孤掌臂莲条,造物致人匪不尧。 庭裔蛟糜欣佩芷,东山銶斧恶闻鸮。 仲华已识刘文叔,尹氏犹争王子朝。 礼义州前虚一左,未烦宋玉赋魂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臂莲条:难以确定其确切含义,可能是一种比喻性的表达。
  • 匪不尧:匪,非;尧,这里可能指像尧帝一样的圣明。
  • 庭裔蛟糜欣佩芷:庭裔,庭院的边缘;蛟糜,一种神话中的动物,这里可能是象征性的表达;欣,高兴;佩芷,佩戴香草,象征品德高尚。
  • 东山銶(qiú)斧恶闻鸮(xiāo):东山,此处可能指某个地方;銶斧,斧头;鸮,一种鸟,叫声凄厉,古人认为是不祥之鸟。
  • 仲华已识刘文叔:仲华,可能指的是某个历史人物;刘文叔,据推测可能指刘秀,字文叔,东汉开国皇帝。
  • 尹氏犹争王子朝:尹氏,可能是某个姓氏的人,此处可能指一个特定的人物或群体;王子朝,春秋时期周景王庶长子。

翻译

谁用孤独的手掌着臂莲条(此句含义较模糊),造物主对待人并非不像尧帝般圣明。庭院边缘的蛟糜高兴地佩戴着香草,东山的銶斧厌恶听到鸮鸟的叫声。仲华已经结识了刘文叔,尹氏还在为王子朝相争。礼义之州前空虚了一个位置,不必烦劳宋玉来赋招魂之词。

赏析

这首诗的含义较为隐晦,可能蕴含着作者对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看法,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某种感慨。诗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象征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复杂性。然而,由于其中一些词语和意象的含义不太明确,使得整首诗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从整体上看,诗歌的语言较为古朴,意境较为深沉,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但对于现代读者来说,需要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典故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内涵。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