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山居杂感

风雨相餤食,不为乌兔谋。 霜呜钟亦应,蘋秀鹿能求。 如襮如冠后,似旄似亩丘。 神山不可到,此亦凤麟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àn):本义为进食,这里可理解为侵蚀、消磨。
  • 乌兔:古代神话传说中,日中有乌,月中有兔,这里指日月。
  • (pín):一种水生植物。
  • (bó):绣有花纹的衣领。
  • (máo):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翻译

风雨不断地侵蚀消磨着时光,这并非是为了日月的运行谋划。秋霜鸣叫时钟声也与之相应,水苹秀美时鹿儿能够寻得。如同有花纹的衣领和帽子之后,又似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和亩丘一般。那神仙居住的山无法到达,这里也是如凤麟般珍贵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岁暮时节山居的所见所感。诗的开头,作者感慨风雨对时间的消磨,显示出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接下来,通过霜鸣与钟应、蘋秀与鹿求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事物之间的相互呼应和关联,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诗中用“如襮如冠后,似旄似亩丘”这样的形象比喻,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意象。最后,作者表达了此地虽非神山,但也是珍贵之地的情感,体现了对所处环境的一种珍视和认可。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和情感。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