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读楚辞忽作凭吊

荒岨何处勒残碑,烟雨不言石发知。 曾否桑林生臂手,果然山鬼妒茳蓠。 千春日月劳宾饯,十步瑶芝乘虎螭。 便买秋风祭宋玉,香魂应冷墓门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ū):同“砠”,戴土的石山。
  • :雕刻。
  • 发知:生出、知晓。
  • 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舞名,这里指奇特的事情。
  • 臂手:手臂,此处理解为神奇的现象。
  • 山鬼:山神,在楚辞中有描写。
  • 茳蓠(jiāng lí):一种香草。
  • 宾饯:设酒食送行或饯别。
  • 瑶芝:灵芝的美称。
  • (chī):中国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

翻译

在这荒凉的石山处,何处能刻下残损的石碑呢?烟雨中寂静无声,只有石头知晓一切。是否曾有奇异之事如在桑林中生出手臂呢?果然山神会嫉妒那茳蓠香草。千年来的日月为宾主饯行,十步之内就有灵芝,可乘虎螭而去。那就买来秋风祭奠宋玉,他的香魂或许在墓门的树枝上,已感到清冷。

赏析

这首诗意境幽深,充满了对历史和传说的思索以及对宋玉的凭吊之情。首联通过描绘荒岨和烟雨,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同时提出勒残碑的疑问,引发读者的兴趣。颔联中提到桑林生臂手和山鬼妒茳蓠,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和神话元素,增加了诗的神秘色彩。颈联中的千春日月和宾饯,以及瑶芝和虎螭,展现出时间的漫长和一种奇幻的情境。尾联则表达了对宋玉的祭奠,香魂应冷墓门枝一句,更增添了几分悲凉之感。整首诗将历史、神话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