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怀弼塘尊师古林尊丈二首

断魂芳草送春残,谁寄春诗自水南。 杏树坛边新雨泽,梅花村里旧云庵。 明时天际翔威凤,野老山中忆去骖。 肯订翳门关上约,碧溪薇蕨有馀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弼塘:具体地点,不详。
  • 尊丈: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古林尊师。
  • 断魂:多形容哀伤、忧伤到极点。
  • 芳草:香草,这里指春天的草。
  • 春残:暮春,春将尽。
  • 水南:某地,应是与诗中人物相关的地点。
  • 杏树坛:相传为孔子讲学处,后泛指授徒讲学的地方。
  • 雨泽:雨水滋润。
  • 云庵:亦作“云菴”,高山上的屋舍。
  • 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 天际:天边。
  • 威凤:瑞鸟。旧说凤有威仪,故称。
  • 野老:村野老人。
  • 去骖(cān):离去的马车,借指离开的人。
  • 肯订:愿意订立。
  • 翳门:关闭的门。
  • 薇蕨(jué):薇和蕨。嫩叶皆可作蔬,为贫苦者所常食。

翻译

春天将尽,忧伤的芳草似乎在送别这残春,是谁从水南寄来这春日的诗篇?孔子讲学的杏树坛边刚得到新雨的滋润,梅花村里有旧时的高山屋舍。政治清明的时代,天边翱翔着瑞鸟,村野老人在山中回忆着离去的人。愿意订立关闭家门的约定,那碧绿溪水中的薇蕨有着余味的甘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古林尊师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春景和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尊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首联以春残之景引出对尊师的怀念,以及对来自水南的春诗的期待。颔联通过杏树坛和梅花村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文化氛围和宁静的环境。颈联则从明时的美好景象转向对野老回忆的叙述,可能暗示着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或对尊师离去的感慨。尾联表达了作者愿意过一种隐居生活,享受自然之美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的一种超脱态度。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用典自然,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思考。

霍与瑕

明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 7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