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借指贫苦人家。读音:(péng mén)
- 被褐:穿着粗布衣服。读音:(pī hè)
- 恒:常常,一直。
- 涧流:山涧中的溪流。
- 芝:灵芝,一种菌类植物,古人认为是仙草。
- 二顷园:泛指田地。
- 芜秽:荒芜,杂草丛生。读音:(wú huì)
- 高卧:高枕而卧,指悠闲自在地生活。
翻译
在那贫苦人家的门户里,有一个士人,穿着粗布衣裳,常常忍受着饥饿。早上饮用南涧的流水,傍晚采食西山的灵芝。虽然有两顷田园,但却荒芜着也不去整治。妻子和孩子一同忍受着寂寞,他弹琴吟唱着诗书。荒林中积雪深厚,古旧的房屋里炊烟升起得很迟。高枕而卧自然有其闲适之处,何必需要他人知晓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困却安贫乐道的士人形象。诗中通过对士人生活环境、日常行为和心态的描写,表现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蓬门有一士,被褐恒苦饥”,开篇点明士人的贫困状况,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朝饮南涧流,暮食西山芝”,写出士人以自然之物为食,体现出他的简朴生活。“虽有二顷园,芜秽亦不治”,进一步强调他对物质财富的不在意。“妻子共寂寞,弹琴咏诗书”,描绘了他与家人在贫困中的精神生活,以琴书为伴,寻求内心的满足。“荒林积雪深,古屋炊烟迟”,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最后“高卧自有适,何必他人知”,表达了士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坚定和对他人看法的不在意,体现了他的豁达与超脱。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传达了一种安贫乐道、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