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怀郑居贞

· 蓝仁
季秋霜露降,草木日已衰。 暮登城门丘,遥望沧海涯。 鸟鸣求其群,况在远别离。 美人美如玉,梦寐恒见之。 飘萧紫凤毛,照耀珊瑚枝。 海水不可越,丹砂讵能期。 滟滟杯中酒,泠泠桐上丝。 岂无一日欢,念子来何时。 少壮难合并,流光倏如驰。 悠悠逝川叹,渺渺停云思。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九月。
  • 城門丘:城门外的土山。
  • 沧(cāng)海涯:大海的边岸。
  • :常常,总是。
  • 飘萧:飘动的样子。
  • 讵(jù):岂,怎。
  • 滟(yàn)滟:水光浮动的样子。
  • 泠(líng)泠:形容声音清越。

翻译

深秋时节霜露已经降下,草木一天天变得衰落。傍晚登上城门外的土山,远远眺望大海的边岸。鸟儿鸣叫着寻找它们的同伴,何况是在遥远的别离之时。美人美丽如同美玉,我在睡梦中常常见到她。她那飘动的紫凤毛,照耀着珊瑚枝般的光彩。海水难以跨越,炼丹的朱砂又怎能期待。酒杯中波光闪动的酒,琴上发出清越的声音。难道没有一天的欢乐时光吗,只是不知你何时会来。年轻力壮的时候难以相聚,时光如奔驰的骏马般迅速流逝。我发出像那悠悠流逝的江水般的叹息,怀着那如同渺渺停云般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深秋的景象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友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通过描写暮秋时节霜露降临、草木衰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诗人登上城门丘,远望沧海,以鸟鸣求群反衬自己的孤独和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诗人梦中的美人美如玉,却只能在梦中相见,更增添了思念之苦。诗中还提到了难以跨越的海水和不可期的丹砂,暗示了相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最后,诗人感叹时光飞逝,欢乐时光短暂,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

蓝仁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