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夏都宪檄催边饷浏仓素储一旦发之

边报频催馈饷兵,披衣冲晓发南盈。 白云远补青山缺,黄鸟初蜚绿树声。 许国素心怜蠖屈,唱筹五夜杂鸡鸣。 孤臣万里疮痍境,拭目何时见太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丙午夏:指明代的丙午年夏天。
  • 都宪:明代官职名,指都察院的官员。
  • 檄催:用檄文催促。
  • 边饷:边防部队的军饷。
  • 浏仓:浏阳的仓库。
  • 素储:平时的储备。
  • 馈饷:供给军队的粮食。
  • 南盈:南方的盈余。
  • 蠖屈:像蠖虫一样屈曲不伸,比喻人的不得志。
  • 唱筹:报时的声音。
  • 五夜:即五更,指夜晚的五个时段。
  • 疮痍:创伤,比喻国家的困苦。

翻译

在丙午年的夏天,都察院的官员用檄文催促边防部队的军饷,浏阳仓库的储备被一次性发放。我披着衣服,在清晨冲出去处理这些事务。白云似乎在填补青山的缺口,黄鸟初次在绿树上鸣叫。我怀着为国家奉献的初心,怜悯那些像蠖虫一样屈曲不得志的人,夜晚报时的声音夹杂着鸡鸣。作为孤独的臣子,我身处万里之外的创伤之地,拭目以待何时能看到太平盛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边防军饷紧急发放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诗中,“白云远补青山缺”和“黄鸟初蜚绿树声”以自然景象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期待。后两句“孤臣万里疮痍境,拭目何时见太平”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太平的深切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作为臣子的忠诚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张天赋

张天赋,字汝德,号叶冈,别号爱梅道人。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张天赋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 5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