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王伯纯韵

草亭夜静三人饮,起视乾坤醉眼昏。 鹤警露光悬竹叶,乌啼月色满柴门。 抽毫昔对蓬莱殿,秉烛曾游桃李园。 天际形容今渐老,尊前怀抱向谁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诗,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
  • 王伯纯: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代人。
  • 鹤警:鹤的警觉,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和警觉。
  • 抽毫:挥毫,指写字或作画。
  • 蓬莱殿:神话中的仙境,这里可能指皇宫或高雅的场所。
  • 秉烛:手持蜡烛,形容夜晚的活动。
  • 桃李园:比喻培养人才的地方,也可能是实指一个花园。
  • 天际形容:指远处的景象或人的容貌。
  • 尊前:在酒杯前,指饮酒时。

翻译

在草亭中,夜深人静,我们三人共饮,起身观察四周,醉眼朦胧。 鹤在露光中警觉,竹叶间闪烁,乌鸦啼叫,月光洒满柴门。 曾经在蓬莱殿挥毫作画,也曾手持蜡烛在桃李园游玩。 远处的景象和人的容貌如今渐渐显老,在酒杯前,我的心情又该向谁诉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草亭饮酒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辉煌岁月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鹤警露光”与“乌啼月色”形成对比,既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末句“尊前怀抱向谁论”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