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伯逊延平录事

阙里诸孙圣代英,作官去拜四先生。 雷霆入地溪声合,星斗罗空剑气明。 千载有传文献盛,三年无事纪纲行。 薰风荔子丹时后,重待扶摇觐帝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阙里:地名,孔子故里,在今山东曲阜城内阙里街。因有两石阙,故名。孔子曾在此讲学。后建有孔庙,几占全城之半。
  • 诸孙:指孔子的后代。
  • 圣代:指当代,即诗人所在的明朝。
  • 四先生:具体指代不明,可能指当时的四位著名学者或官员。
  • 雷霆入地:形容声音深沉有力,如同雷霆深入地底。
  • 溪声合:溪流的声音与之相合,形容环境幽静。
  • 星斗罗空:星斗布满天空,形容夜空明亮。
  • 剑气明:剑光闪烁,形容英勇或武艺高强。
  • 文献盛:指文化典籍丰富,文化繁荣。
  • 三年无事:指三年间没有重大事件或战乱。
  • 纪纲行:指法律和秩序得到良好执行。
  • 薰风荔子丹时后:薰风指和暖的风,荔子丹时指荔枝成熟的季节,即夏季。
  • 扶摇:指自下而上的旋风,比喻仕途的升迁。
  • 觐帝京:指前往京城朝见皇帝。

翻译

孔子的后代,当代的英才,去官职所在地拜见四位先生。 声音如雷霆深入地底,溪流与之和鸣,夜空星斗璀璨,剑光闪烁。 千年文化传承,文献丰富,三年间国家无大事,法律秩序井然。 和暖的风吹过荔枝成熟的季节后,期待着仕途的升迁,前往京城朝见皇帝。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孔子的后代孔伯逊的才华与品德,以及他在官场上的成就。诗中通过“雷霆入地”、“星斗罗空”等意象,描绘了孔伯逊的威严与英勇。同时,“文献盛”、“纪纲行”等词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繁荣与法律秩序。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孔伯逊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期待他能进一步高升,前往京城朝见皇帝。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