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士杰学士代祀阙里分题得砚井台
清庙岿古城,论堂俨遗井。
色净涵市槐,芳流泛坛杏。
经文曩删述,墨沼发光泂。
源分鸿濛深,泽配穹壤永。
兹行弭英荡,汲古用脩绠。
仰止千载心,月明湛秋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庙:指祭祀孔子的庙宇。
- 岿(kuī):高大独立的样子。
- 论堂:指孔子的讲学场所。
- 曩(nǎng):从前。
- 删述:删改和阐述。
- 墨沼:指砚台,因古人常在砚台中磨墨,故称。
- 光泂(jiǒng):明亮的水井。
- 鸿濛: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这里指远古。
- 穹壤:天地。
- 弭英荡:停止游荡,指专心致志。
- 脩绠(xiū gěng):长绳,比喻学问的深广。
- 仰止:仰望。
- 秋景:秋天的景色。
翻译
古城中巍峨的清庙,讲堂里保存着古老的井。 井水清澈,映照着市中的槐树,芳香四溢,泛滥在杏坛之上。 经文的删改和阐述早已完成,砚台中墨水闪烁着光芒。 水源深邃,追溯到远古的混沌,其恩泽与天地同长。 此次行程是为了专心致志,汲取古人的智慧,用以修习深广的学问。 仰望着千年的心灵,月光清澈,映照着秋天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城中清庙的庄严景象,以及讲堂中保存的古井,通过井水的清澈和芳香,象征着学问的源远流长和智慧的光芒。诗中“源分鸿濛深,泽配穹壤永”表达了学问的深远和其对后世的持久影响。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古人智慧的仰慕和对学问追求的决心,以秋天的清澈月光作为背景,增添了诗意的深远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