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二首

膏沐无光粉黛残,况闻车骑过邯郸。 关门百二重重恨,雁足冰霜字字寒。 陇水角声风外听,天山弓影月中看。 深闺不识金微塞,玉笛空吹行路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膏沐:指化妆用的油脂。
  • 粉黛:指妇女的化妆品,这里代指妆容。
  • 车骑:指车辆和马匹,这里指远行的队伍。
  • 邯郸: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古代是交通要道。
  • 关门:指边关的城门。
  • 百二:形容数量之多。
  • 雁足:指传递书信的雁。
  • 冰霜:比喻书信中的内容冷峻、严肃。
  • 陇水:指陇西的水,陇西在今甘肃省一带。
  • 角声:指军中的号角声。
  • 天山:山名,位于今新疆一带。
  • 弓影:弓的影子,这里指战争的影子。
  • 金微塞:指边塞的险要之地。
  • 行路难:指旅途的艰难。

翻译

妆容已残,脂粉无光,更听说有队伍经过邯郸远行。 边关的城门紧闭,心中充满重重恨意,传递的书信如冰霜般寒冷。 在风中听着陇西的号角声,月光下想象着天山的弓影。 深闺中的我不知边塞的险峻,只能空自吹奏玉笛,感叹旅途的艰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闺中的女子对远行边塞的亲人的思念与忧虑。诗中通过“膏沐无光粉黛残”展现了女子的憔悴,而“车骑过邯郸”则暗示了远行的艰难。后两句通过“关门百二重重恨”和“雁足冰霜字字寒”表达了女子对边关战事的担忧和对远方亲人安危的挂念。最后两句则以“深闺不识金微塞”和“玉笛空吹行路难”作结,既表达了女子的无奈,也反映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痛苦和不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边塞诗的特色。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