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避地徵兵

惨惨西风动客衣,伤心回首月明时。 皇天有意应相福,白刃无情亦不辞。 昔日边疆喧战马,于今邑里竖旌旗。 功成何日酬明主,再见垂衣驭四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避地:躲避战乱之地。
  • 徵兵:征召士兵。
  • 惨惨:形容心情沉重。
  • 动客衣:触动旅人的衣裳,指旅人因忧虑而无法安睡。
  • 皇天:指天,上天。
  • 相福:给予福祉。
  • 白刃:锋利的刀剑。
  • 不辞:不拒绝,不畏惧。
  • 边疆:国境线附近的地方。
  • 喧战马:战马嘶鸣,形容战争的喧嚣。
  • 邑里:村庄,乡里。
  • 竖旌旗:竖立旗帜,指战争或军事行动。
  • 功成:功业完成。
  • 明主:贤明的君主。
  • 垂衣:指君主无为而治,天下太平。
  • 驭四夷:统治四方边远民族。

翻译

西风凄凄,吹动着旅人的衣裳,我在月光下回首往事,心中充满伤感。 上天若有意,应该会赐福于我,即使面对锋利的刀剑,我也无所畏惧。 昔日边疆战马嘶鸣,如今村庄里也竖起了战旗。 不知何时才能功成,以报答贤明的君主,再次见到君主无为而治,天下太平,四方民族都来归附。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在战乱时期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惨惨西风动客衣”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不安,“皇天有意应相福,白刃无情亦不辞”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坚定与无畏。后两句通过对边疆战马和邑里旌旗的对比,反映了战争的蔓延和人民的苦难。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明君的忠诚,希望有朝一日能功成身退,见到国家安定,四夷来朝的盛世景象。

张家玉

明广东东莞人,字元子。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师时被执,劝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南归。隆武帝授翰林侍讲,监郑彩军。隆武帝败,回东莞。永历元年,举乡兵攻克东莞城,旋失。永历帝任之为兵部尚书。又结连草泽豪士,集兵数千,转战归善、博罗等地,旋为清重兵所围,力尽投水死。永历帝谥文烈。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