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饷至京引见皇极门时戊辰九月五日二首

云日散高秋,钟鸣五凤楼。 面君今日喜,在野十年忧。 下走惭簪绂,前驱愧蒯缑。 无能驯鹿性,终尔怯螭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部饷:指军队的粮饷。
  • 引见:引导入见。
  • 皇极门:明代皇宫的正门。
  • 戊辰: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五凤楼:古代宫殿建筑,此处指皇极门上的楼阁。
  • 面君:拜见君主。
  • 在野:指未担任官职,不在朝中。
  • 下走:自谦之词,意指自己。
  • 簪绂:古代官员的服饰,借指官职。
  • 蒯缑:古代的一种兵器,借指武职。
  • 驯鹿性:比喻温顺的性格。
  • 螭头:古代建筑上的一种装饰,此处比喻朝廷中的高位。

翻译

云日散去,高秋的天空显得格外明朗,钟声在五凤楼上回响。今天得以拜见君主,心中欢喜,但想到在野十年的忧愁。我自谦地感到惭愧,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对于前驱的武职也感到愧疚。我没有能力驯服自己的性格,始终害怕面对朝廷中的高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元凯在戊辰年九月五日,因部饷至京而被引见于皇极门的情景。诗中,“云日散高秋,钟鸣五凤楼”以高远的秋景和庄严的钟声开篇,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氛围。后句“面君今日喜,在野十年忧”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拜见君主的喜悦,也有长期在野的忧愁。最后两句“无能驯鹿性,终尔怯螭头”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性格和官场生涯的无奈与忧虑,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