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柴墟墓

· 张羽
千里江淮秋色阑,九原松柏晚云攒。 愁经墓下辞房琯,误过州西哭谢安。 宿草自繁承泪遍,长杨空抚赏音难。 孤舟明发夷陵道,空对晨星晓月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柴墟墓: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的墓地。
  • 九原:古代指九州之原,泛指大地。
  • 松柏:常绿树木,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坚韧。
  • 晚云攒:傍晚的云朵聚集。
  • 房琯: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亲人。
  • 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此处可能指诗人在旅途中经过谢安的故里或墓地。
  • 宿草:隔年的草,此处指墓地上的草。
  • 长杨:高大的杨树,可能指墓地旁的树木。
  • 赏音难:难以找到知音,理解自己的人。
  • 夷陵道:地名,今湖北省宜昌市一带,古代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 晨星晓月残:清晨的星星和残月,形容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凄凉。

翻译

千里江淮之地,秋色已深,我经过九原之地,只见松柏间晚云聚集。 心中愁绪,经过墓下,想起辞别房琯的情景,误入州西,又想起哭泣谢安的往事。 墓地上的草自是茂盛,我的泪水遍洒其上,高大的杨树空自摇曳,却难寻知音。 孤舟即将启程前往夷陵道,我只能空对着晨星和残月,感受旅途的孤独。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秋日旅途中的孤独与哀愁。通过“千里江淮秋色阑”和“九原松柏晚云攒”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幅广阔而凄凉的自然景象,为后文的情感铺垫了基调。诗中提到的“房琯”和“谢安”,可能是诗人过往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的离去或逝世给诗人带来了深刻的哀伤。最后两句“孤舟明发夷陵道,空对晨星晓月残”,则进一步以旅途的孤独和清晨的寂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尽愁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人物的深切怀念。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