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见黄河白骨

乾坤覆载何茫茫,达人观之如室堂。 黄河水滨多白骨,知是阿谁因甚殁。 悲风悲雨震寥廓,杳杳孤魂何处泊。 谁能振衣登昆崙,穷荒绝漠来招魂。 仰天更借春台烛,照此枯髅再生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乾坤覆载:天地之间。
  •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 室堂:比喻天地之间。
  • 黄河水滨:黄河的岸边。
  • 白骨:指死者的遗骨。
  • 阿谁:谁。
  • 因甚殁:因为什么而死去。
  • 震寥廓:震撼广阔的天空。
  • 杳杳:深远的样子。
  • 孤魂:孤独的灵魂。
  • :停留。
  • 振衣:整理衣裳,准备出发。
  • 昆崙:昆仑山,古代神话中的神山。
  • 穷荒绝漠:极其荒凉的地方。
  • 招魂:召唤死者的灵魂。
  • 春台烛:春天的烛光,比喻温暖和光明。
  • 枯髅:干枯的骷髅。
  • 再生肉:重新长出肉体。

翻译

天地之间是多么广阔,通达事理的人看待它就像自己的家一样。 在黄河的岸边,有许多死者的遗骨,不知道是谁,因为什么而死去。 悲风和悲雨震撼着广阔的天空,那些孤独的灵魂在哪里停留呢? 谁能整理好衣裳登上昆仑山,去那极其荒凉的地方召唤死者的灵魂。 仰望天空,希望借春天的烛光,照亮这些干枯的骷髅,让它们重新长出肉体。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黄河岸边白骨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和对生死的深刻思考。诗中,“乾坤覆载何茫茫”一句,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天地的广阔,而“黄河水滨多白骨”则突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后文通过对孤魂的追问和对招魂的渴望,进一步抒发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感伤色彩。

张天赋

张天赋,字汝德,号叶冈,别号爱梅道人。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张天赋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 5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