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清轩

幽居鉴湖上,湖水直到门。 爱彼湖水清,作此湖上轩。 水清可以鉴,皎若玻璃盆。 轻风蘋末来,万波生微痕。 散乱眉与须,感兹默忘言。 端坐鉴此心,澄之在其源。 微风既不动,止水何由浑。 湛然鲵桓渊,照见天地根。 群物芸芸动,中有不动存。 寄谢轩中人,细与静者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照,映照。
  • :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 :明亮,洁白。
  • 蘋末:蘋草的末梢,这里指微风。
  • 鲵桓渊:深渊,比喻深邃的心境。
  • 芸芸:形容众多。

翻译

我居住在幽静的湖边,湖水直通到我的门前。 因为喜爱那清澈的湖水,我建造了这座湖上的小轩。 湖水清澈得可以映照,明亮得像玻璃盆一样。 微风从蘋草的末梢吹来,湖面泛起了细微的波纹。 散乱的眉须映在水中,我感受到了这份宁静,默默无言。 我端坐在这里,映照出我的内心,清澈的湖水就像我的心灵之源。 即使微风不再吹动,静止的水又怎能变得浑浊呢? 深邃的心境如同鲵桓渊,映照出天地的根本。 万物虽然繁多,但其中总有不动的存在。 我寄语给轩中的人,细细地与静者讨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湖水清澈、微风轻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澄澈的追求。诗中“水清可以鉴,皎若玻璃盆”一句,既展现了湖水的清澈,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明净。后文通过“端坐鉴此心,澄之在其源”等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来净化心灵的过程。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洞察。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