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楷读书堂

· 张羽
整棹泛澄湖,春物畅我怀。 前登何山岭,短策穷萦回。 晋代有高人,结屋临涧隈。 至今读书地,石磴不生苔。 幽踪去已久,遗构安在哉。 山僧依胜迹,下结莲花台。 乱来各飘荡,龙象亦倾颓。 乃知兴坏理,道俗俱可哀。 清风动岩壑,松声四山来。 只疑斯人存,遗韵尚徘徊。 我欲招其魂,举目但蒿莱。 临觞聊一酹,惆怅愧高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整棹(zhěng zhào):整理船桨,准备划船。
  • 澄湖:清澈的湖。
  • 春物:春天的景物。
  • 短策:短小的马鞭,这里指代骑马。
  • 萦回:曲折回旋。
  • 涧隈(jiàn wēi):山涧的弯曲处。
  • 石磴(shí dèng):石头台阶。
  • 遗构:遗留下来的建筑。
  • 龙象:佛教中象征力量和庄严的动物,这里指代佛寺的庄严。
  • 道俗:僧侣和俗人。
  • 岩壑(yán hè):山岩和山谷。
  • 松声:风吹过松树的声音。
  • 遗韵:遗留下来的风韵或声音。
  • 蒿莱(hāo lái):杂草。
  • 临觞(lín shāng):对着酒杯。
  • (lèi):以酒浇地,表示祭奠。

翻译

整理船桨,泛舟在清澈的湖上,春天的景色让我心情舒畅。 向前骑行,穿越山岭,短小的马鞭在曲折回旋的小路上挥动。 晋代有高人,在山涧弯曲处建屋居住。 至今这里仍是读书的地方,石头台阶上不生苔藓。 那幽静的踪迹已远去,遗留下来的建筑又在哪里呢? 山僧依附在这胜迹之下,建造了莲花台。 乱世来临时,各自飘荡,佛寺的庄严也已倾颓。 由此可知兴衰的道理,无论是僧侣还是俗人,都值得哀悼。 清风在山岩和山谷间吹动,松树的声音从四面传来。 只怀疑那人还存在,遗留下来的风韵仍在徘徊。 我想召唤他的灵魂,但举目所见只有杂草。 对着酒杯,我以酒浇地,表达祭奠,心中惆怅,愧对那高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春日泛舟澄湖,寻访古迹的情景。通过对晋代高人读书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文化的怀念和对现世衰败的感慨。诗中“石磴不生苔”一句,巧妙地以自然景象映射出历史的沧桑。结尾处的“临觞聊一酹,惆怅愧高才”,则抒发了诗人对逝去高人的敬仰与自身无力回天的悲叹,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