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水

陇头水呜咽,磨刀易出血。欲斩匈奴归,不顾刀头折。 男儿封侯多燕颔,此水照人人屡换。岂惟腥膻魂不食,铁骑过之亦流汗。 朝水流兮暮水流,汉人死尽胡人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陇头:陇山的山头,陇山位于今陕西省和甘肃省的交界处。
  • 呜咽:形容水声像人在哭泣。
  • 磨刀:磨砺刀剑,准备战斗。
  • 匈奴: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常与中原王朝发生战争。
  • 燕颔:形容男子英俊的面容,这里指有封侯之相的男子。
  • 腥膻:指匈奴等游牧民族的肉食气味。
  • 铁骑:装备铁甲的骑兵,这里指匈奴的军队。

翻译

陇山上的水声呜咽,磨刀时容易出血。想要斩杀匈奴后归来,不顾刀剑可能折断。 男儿们多有封侯的英俊面容,这水照映着人们,人却屡屡更换。不仅匈奴的腥膻之魂不得食,连铁骑过此也会流汗。 朝朝暮暮水流不息,汉人死尽,胡人才会休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士的悲壮情怀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诗中“陇头水呜咽”以水声喻战地的悲凉,而“磨刀易出血”则暗示了战士们的牺牲和战斗的残酷。后句“欲斩匈奴归,不顾刀头折”表达了战士们不畏生死,誓要保卫家园的决心。诗的结尾“朝水流兮暮水流,汉人死尽胡人休”则深刻反映了战争的惨烈和人民的苦难,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赞颂。

曹学佺

明福建侯官人,字能始,号石仓。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至广西右参议。天启间,梃击狱兴,学佺所著《野史纪略》直书本末,六年,以私撰野史,淆乱国章罪,被削职为民。崇祯初,起广西副使,力辞不就。家居二十年,潜心著书。南明隆武帝立,乃破家起义,官至礼部尚书。清兵入闽,入山自缢死。有《石仓集》等。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