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即事

刺竹冈头过乱村,白藤渡口出平原。 云南岭尽江光合,林邑潮通海气暄。 绿舞稻苗风剪剪,青肥梅子雨昏昏。 炎方风物新春异,吟罢长歌击酒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安南:今越南的古称。
  • 刺竹:一种带刺的竹子。
  • 白藤:一种植物,常用于编织。
  • 渡口:河流边供人渡河的地方。
  • 平原:广阔平坦的地区。
  • 林邑: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中部。
  • 潮通:潮水流动。
  • 海气暄:海风温暖。
  • 风剪剪:形容风轻柔而有节奏。
  • 雨昏昏:形容雨天昏暗。
  • 炎方:指南方炎热的地方。
  • 吟罢:吟咏完毕。
  • 酒尊:古代盛酒的器具。

翻译

在刺竹丛生的山冈上穿行过荒凉的村庄,白藤渡口之后,眼前展现出一片平原。云南的山岭尽头,江水波光粼粼,林邑的潮水与海风交织,温暖而湿润。绿色的稻苗在轻柔的风中摇曳,青涩的梅子在雨中显得更加肥美。南方的风景在春天显得格外不同,吟咏完毕,我长歌一曲,击打着酒尊,享受这异乡的风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安南(今越南)的旅途所见,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南方的风土人情。诗中“刺竹冈头”、“白藤渡口”等具体地点的描写,以及“绿舞稻苗”、“青肥梅子”等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都体现了作者对南方风光的深刻感受和生动表达。结尾的“吟罢长歌击酒尊”则表达了作者在异乡的豪放与自得其乐。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张以宁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景色的敏锐捕捉。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