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远亭上王郎中
高亭豁可望,朝暮对溪山。
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
树侵苍霭没,鸟背夕阳还。
草带平沙阔,烟笼别戍闲。
圃畦荷气合,田径烧痕斑。
樵笛吟晴坞,渔帆出暝湾。
登临及芳节,宴喜发朱颜。
夹砌陈旌旝,褰帘进佩环。
观风南国最,应宿紫宸班。
康乐诗名旧,芜音讵可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豁:开阔。
- 轩楹:堂前的廊柱,借指廊间。
- 霭(ǎi):云气。
- 戍:防守的地方。
- 圃畦:种蔬菜、花果的园畦。
- 褰(qiān):撩起,揭起。
- 旌旝(jīng guài):泛指旗帜。
翻译
高远的亭子开阔可以远望,从早到晚对着溪流和山峦。山野景色在廊柱之外,霞光洒落在几案和座席之间。树木侵入青苍的云气中而隐没,鸟儿背着夕阳归返。荒草连着平坦广阔的沙滩,烟雾笼罩着闲静的戍所。园畦中荷花的气息汇聚,田径上有着烧荒的斑痕。樵夫的笛声在晴天的山坞中吟唱,渔船的帆影从暮色的港湾驶出。登临正值美好时节,宴饮喜悦使容颜焕发。在台阶两边陈列着旗帜,撩起帘子进来佩玉的环佩叮咚作响。观察风俗这里是南方最好的,应该值宿于帝王的宫殿班列。谢灵运诗歌的名声向来久远,杂乱的音律怎能与之相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见远亭上所见到的各种景象,从自然景色如溪山、野色、霞光、树木、夕阳,到人文景色如戍所、园畦等,生动而丰富。诗中用词精准,如“豁可望”准确地传达出亭子视野的开阔。通过樵笛、渔帆等元素增添了生活气息和动态美。同时也描写了在此地的活动如登临、宴喜等。最后提到这里风俗之好以及对谢灵运诗歌的赞誉,既体现了此地的文化氛围,也显示出王安石对诗歌传统的尊重。整首诗意境开阔,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