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

范雎相秦倾九州,一言立断魏齐头。 世间祸故不可忽,箦中死尸能报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范雎(jū):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省芮城县)人,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纵横家、军事谋略家、战略家、外交家、秦国宰相。
  • 倾九州:使天下动荡不安。
  • 魏齐:魏国相国。

翻译

范雎在秦国为相使得天下为之倾倒,一句话就立刻决定了魏齐的命运。世间的灾祸变故不能忽视,竹席裹着的死人也能报仇。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范雎的影响力和他报仇的故事。前两句凸显了范雎在秦国的权势以及他的果断决绝,其政治影响力巨大能让九州为之变动,而只用一言就决断了魏齐的生死。后两句则强调了不能轻视世间各种祸事变故的道理,同时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表明即使人死后(范雎被魏齐羞辱几乎致死)也能达成复仇,增添了几分神秘和震撼的色彩。此诗通过对范雎的描述,生动地展现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影响力。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