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报恩大师西堂方丈二首

萧萧出屋千竿玉,霭霭当窗一炷云。 心力长年人事外,种花移石尚殷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陵:今江苏南京,古代又称金陵,是六朝古都。
  • 报恩大师:指寺庙中的住持法师,报恩寺是唐代名刹。
  • 西堂:寺庙内西侧的殿堂。
  • 方丈:原指佛寺住持的居所,此处也可指僧人居住的小室。
  • 萧萧:形容竹子或风吹动的声音,如“风吹竹叶萧萧响”。
  • 千竿玉:形容竹子众多且直立如玉。
  • 霭霭:形容烟雾迷蒙的样子,此处指香烟缭绕。
  • 一炷云:一柱香烟,比喻禅修时的静思冥想。
  • 心力:佛教术语,指精神和体力。
  • 长年:长久,终身。
  • 人事:人间世事,俗务。
  • 殷勤:用心、尽力。

翻译

翠竹轻摇,千竿挺立如玉般洁白,寺庙西堂的窗户前,一缕香烟袅袅上升,如同云端之云。法师修行之心,精力充沛,超脱世俗琐事之外,即便种植花草、搬移石头这样的小事,也充满热情与专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报恩寺中僧人的生活景象,以生动的自然意象和禅修细节展现了僧人们的宁静与勤勉。"萧萧出屋千竿玉"运用比喻,写出竹林的清雅,而"霭霭当窗一炷云"则形象地描绘了僧人禅定的氛围。诗中法师虽身处佛门,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佛法的执着并未减少,即使是日常琐事也能体现出他们的虔诚与专注。整首诗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敬仰和赞美。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